77岁的衢州人戚大妈,命运似乎格外残酷。5年前,她成功战胜宫颈癌,却在今年8月因持续咳嗽被确诊为左肺中央型鳞癌,肿瘤已达5公分,双肺多发小结节,已经淋巴转移,意味着手术的大门已对她关闭。
化疗的煎熬:当生命被副作用吞噬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,戚大妈的生活陷入泥沼:十指末端麻木刺痛、咳嗽痰中带血、大便秘结,腹胀如鼓,漫漫长夜睁眼到天明,只能服用安眠药入睡,“吃不下,拉不出!”生理的痛苦吞噬着生存意志,焦虑如藤蔓缠绕心头。
转机:在金华艾克遇见“话疗”与药疗9月7日,化疗后第十天,女儿带着最后希望来到金华艾克医院。杨德志院长诊室内,一场改变悄然发生:
展开剩余73%“舌淡紫苔白,脉滑——这是血瘀湿阻、脾虚湿困之象,而且肝郁气滞、气血不足……”杨院长凝神诊脉后对症开出方剂:在金华艾克医院传承三十余年的肺癌验方基础上,加入仙鹤草、天葵子、沉香曲等中药,收敛止血补虚劳,解毒散结消痈肿,同时舒肝和胃、理气止痛,还与戚大妈进行了“话疗”:治病先治心,我们慢慢来。通过耐心疏导戚大妈郁结的情绪,重燃抗癌信心。
奇迹12天:中药与化疗的协同之力,戚大妈严格忌口配合中药治疗,并顺利完成了1次化疗,12天后复查结果令人振奋,CT显示:左肺原发病灶及多发小结节明显缩小,同时便秘缓解,睡眠好转。
服用中药前(2025年8月17日)
服用中药后(2025年9月18日)
9月20日一大早,两个女儿捧着复查报告再次踏入金华艾克医院:“杨院长,请继续给我妈妈开中药!”
更深的警示:一家三口的抗癌警钟当杨德志院长与戚大妈的2个女儿们深入交流时,背后隐患令人心惊:
大女儿:乳腺癌早期,已行右乳全切术
小女儿:甲状腺结节(4类高危)+ 慢性乙肝
杨德志院长郑重提醒戚大妈的小女儿:“甲状腺4类结节叠加乙肝病毒感染,又有直系亲属患癌史,已是明确高危人群。中药干预此时介入,可调节内环境、截断癌变之路,切莫等进展才行动!”
杨德志院长点睛抗癌三要义对于类似戚大妈的晚期病例,手术往往不是首选,而需通过多学科协作(如中医辨证施治、心理干预)实现“带瘤生存”的目标。
金华艾克医院杨德志院长强调:“肿瘤治疗需兼顾祛邪与扶正,尤其对高龄、晚期患者,改善生活质量与延长生存期同等重要。”
1、“疗身先疗心”
“话疗”与药疗并重,解除心结才能激发身体自愈力。戚大妈的睡眠改善正是心神得安的结果。肿瘤治疗如同穿越风暴,中药是船,心态是帆。风浪中稳住心神的人,才能看到彼岸的微光。”
2、“带瘤生存≠放弃治疗”对晚期患者,中药旨在控制肿瘤进展(如缩小病灶)、减轻痛苦(如缓解便秘)、提升生存尊严——这正是戚大妈获得的“高质量生存期”。
3、“治未病重于治已病”小女儿的案例敲响警钟:在高危阶段用中药干预,相当于在癌变之路上设置“防护栏”,这是现代防癌治癌的重要策略。
在金华艾克医院诊室里,戚大妈的故事不是孤例。杨德志院长带领团队深耕肿瘤领域,始终践行着“既攻已病,更防未癌”的中医智慧。
当现代医学宣布无路可走时配资入门炒股,古老的中医药学仍可能为你点亮一盏灯——它或许不能承诺奇迹,但永远致力于让生命在困境中保有质量与尊严。
发布于:浙江省盛宝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